(2014年8月28日)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五次全会部署,现就深化全市国有企业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方向,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为重要内容,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国有经济整体竞争力,为推动盐城新一轮改革发展,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国有企业形成更加市场化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影响国有企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导向,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企业在改革中调整提升。坚持积极稳妥推进,大胆创新与严谨务实相结合,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规范操作,维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到2020年,形成具有盐城特色的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企业国有资本在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公共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沿海开发等重要领域的集聚度达到80%以上。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成为国有企业的主要形式,国有企业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出资人职责分开,国资监管机构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对经营性国有资产实行集中统一监管。
二、分类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革
(三)推进竞争类企业股份制改革。悦达集团公司按照“集团多元化、子公司专业化”发展方向,围绕打造核心竞争力,推动内部资源向主营业务、重要子公司集聚,向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价值链高端转移,利用国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创造条件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银宝公司围绕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实现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新光集团围绕挂大靠强,积极寻求与各类所有制优强企业合作重组。
(四)推进政府平台公司重组整合。按照资源相近、业务相关、管理协同的原则,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沿海开发等领域,通过资源业务划拨、资产债务整合等方式,对现有市属政府平台公司进行整合。将城投集团等少数平台公司重组为以承担政府项目投资建设为主的功能类企业,加大政府投入和监管力度,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他平台公司,加快转型升级和实体化、市场化改造,打造功能业务清晰、产业主业突出的市场竞争主体。加快推进平台公司股权多元化改革,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平台公司重组改制和项目合作。
(五)推进公共服务类企业市场化运作。加快推进盐城民航站转企改制和市公交总公司公司化改革,优化汇津水务公司运行机制,推动涉批公共服务类企业市场化改革,加大国有资本投入,以城市正常运行和稳定、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引入行业评价和社会评价,实行市场化运营。
(六)推进经营困难企业重组和破产。盐城联孚石化公司围绕打造石化产业新增长极,加大合作重组力度;在保障市区“菜篮子”稳定供应的基础上,对盐城肉联厂实施依法破产。上一轮改革尚未完成的市食品总公司等流通企业,走歇业分流、依法关闭破产的路子。
(七)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清理整合。对市级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进行全面清理核实。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改革重组,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依法破产或关闭;有发展前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可改制为非公有制企业或混合所有制企业;对确需保留的企业,按产业类型进行整合,划转市属企业或纳入国资监管机构监管。
三、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
(八)明确国有企业功能定位。按照国有企业承担的职责、业务特征、市场属性、资源配置方式的差异,将企业分为竞争类、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三种类型,实施分类监管。竞争类企业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兼顾社会效益,对这类企业主要采用市场化的考核评价和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功能类企业以完成特定任务或满足特定功能而设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对这类企业主要采用目标责任管理和对标考核;公共服务类企业以承担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服务功能为主,优先考虑社会效益,兼顾经济效益,对这类企业突出成本控制、服务规范、质量管理的考核,引入行业评价和社会评价。按照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和企业发展战略,上述企业分类可动态调整。
(九)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以现有大企业集团和政府平台公司为主体,按照产业相近、行业相关的原则,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以产业投资和政府项目投资为主,着力培育产业竞争力。市、县(市、区)可分别新建或改建1-2户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持有股权多元化企业国有股权为主要运营方式,接受并处置其他国有企业重组整合过程中剥离的非主业等资产,按照市场法则进行股权和资产的交易和运作,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负责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的公司,原则上保持国有独资;从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资源能源保障的企业,可保持国有全资或国有控股;其他一般竞争类企业,不设股权比例要求,按照市场竞争和发展情况,国有资本有序进退、合理流动。全面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加大国有企业集团层面改制力度,引进战略投资者;支持非国有资本与国有企业开展股权合作和项目合作。积极吸引社会资本组建混合所有制投资基金。允许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十一)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公司法》要求,规范设置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经营层和监事会,形成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加强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建设,推行外部董事制度。建立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向国资监管机构报告工作和外派监事会制度。加强子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建设,健全治理架构,实现有效管控。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加强企业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深化企业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运营机制。
(十二)推进市场化导向的选人用人和管理机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组织综合考核评价和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国有企业选人用人机制。竞争类企业和市场化、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逐步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经营层成员由董事会选聘和考核管理。推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每届任期三年,工作需要可以连任。实行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任期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制度,严格任期管理和目标考核,逐步建立退出机制。
(十三)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与选任方式相匹配、与分类管理和考核评价相适应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经营者和核心骨干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长效机制。鼓励股份制企业实施股权激励;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企业,可实施科技成果入股、专利奖励等激励方案;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完成重大任务,经考核可实施专项奖励。建立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制度。探索建立与长效激励相配套的财务审计、信息披露、延期支付、追索扣回等约束机制。强化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健全企业领导人员职务待遇、职务消费和业务消费管理制度。
五、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十四)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实现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出资人职责分开。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行业管理职能,国资监管机构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要求,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实行经营性国有资产由国资监管机构集中统一监管,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政府公共管理部门与所属企业脱钩,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原则上不再举办和管理企业,提高国资监管的专业性、系统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十五)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国资监管机构要改进和完善监管内容和方式,重点管控资本投向,规范资本运作,监管制度执行,完善绩效考核,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监督和落实国有企业经营投资重大失误和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责任追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管理和协助管理企业领导人员,不干涉企业经营自主权。建立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到2020年达到30%左右,国有资本收益主要用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
六、形成推进改革发展的合力
(十六)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领导班子建设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形成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体制机制。坚持人才开发与职工队伍建设相结合,建立富有活力的人才成长、使用机制,打造职业素养高、业务能力强、岗位业绩优的企业职工队伍。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培养体现企业特点,增强企业凝聚力、活力、创造力的企业文化。坚持反腐倡廉建设与企业内部管控相结合,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十七)完善各类配套政策措施。落实国家在国有企业改制、兼并重组中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土地房屋权属转移、企业产权划拨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修订和完善国有企业改革中涉及的属于地方权限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强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形成合理有效的定价机制,保障各类所有制企业产权公开有序流转。加快建立稳定可靠、补偿合理、公开透明的企业公共服务支出补偿机制。多渠道筹措改革成本,探索建立国企改革基金并规范管理。建立鼓励探索创新的容错机制,营造推进改革的良好氛围。
(十八)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国企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及时研究和解决改革中的困难与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结合自身职能,抓紧制定、认真落实分类监管、长效激励约束、选人用人、加强国资监管等配套文件。各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实践,抓紧制定贯彻落实本意见的工作方案。由市国资委牵头,市相关部门配合,按照本意见精神,制定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操作办法。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国企改革的具体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