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交通控股集团:
发挥重组效应 聚力改革转型
盐城市交通控股集团是我市新一轮国企改革首家重组整合的国有企业,她亲历了首轮市直交通系统国企改革改制、交通大建设大发展期间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兴起和转型历程。2015年10月底,历经十五载的盐城市交通控股集团犹如凤凰涅槃,重新正式挂牌运营,开启了市场化、实体化、产业化运作新征程。
1、岁月如梭
见证交通发展巨变
从第一条宁靖盐高速公路建成到县县通高速,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到农村公路迎来新一轮提档升级,从“地无寸铁”驶向“高铁时代”,从通江达海工程铺就“黄金水道”到内环高架网构建起立体交通走廊,从南洋机场T2航站楼全面投入运营到市区综合客运枢纽正在紧张建设中……
改革开放40年来,对盐阜百姓而言,感受最深的是交通巨变,获得感最多的是安全便捷出行,最值得自豪的是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为一体的立体化大交通网络日新月异。
阅读我市交通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生动历史,与地方国有交通企业的设立和成长不无关系。
2001年12月,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推进交通系统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工作,盐城市交通控股集团应运而生。5年后,交通系统国有企业第一轮改革全部结束,进入市场化运营发展轨道,阶段性历史使命顺利完成。
2006年 3月,为策应新的交通发展需求,作为市政府三大投融资平台之一的盐城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紧紧抓住历史机遇,锐意进取、砥砺奋进,通过股份合作、银行贷款、信托融资等方式为宁靖盐高速、盐城火车站“四路一广场”、新客运站、S331铁路下穿隧道、新G204市区段、南环路、交通技师学院新校区、南洋机场改扩建、沿海港口与内河港口、船闸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了充沛的资金保障。
△S331盐东服务区
重组整合前的盐城市交通控股集团和盐城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不仅见证了我市交通从小到大、从平面到立体、从单一到综合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历程,也极大缓解了交通建设资金压力,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使命相承
聚力交通投资建设
交通运输,国之重器。但长期以来,制约盐城交通发展的最大难题就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90年代,将公路和代渡桥也可以是商品的理念应用到公路和代渡桥建设中,实行以企业化经营、股份制筹资为主要形式的有偿投资,是盐城开展交通投资体制改革的最早尝试。“十五”“十一五”期间,地方平台的兴起成为助推全市交通建设的一支蓬勃力量。
近年来,随着国家投融资政策的变化以及“交通强市”新要求的提出,原有的融资规模和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交通快速发展的需求,深化交通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势在必行。
2015年8月,为进一步优化国有资产配置、促进交通产业发展、增强平台融资能力,市委、市政府决定重组盐城市交通控股集团,遂对包括盐城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在内的市直交通系统所有的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和部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行新一轮改制。
重组整合后的盐城市交通控股集团立足交通行业,聚焦市委市政府重点工程项目,充分发挥自身投融资和参与项目建设、管理、运营的功能作用,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紧跟国家宏观政策,科学研判,迎难而上,充分挖掘融资潜力,主动化解融资风险,成功取得集团AA+和交投AA信用评级,积极探索通过市场化运作,建立健全“融、用、管、还”一体化全产业链的投融资运营机制,不断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开展中期票据、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 PPN)、短期融资券、永续中票、超短融、公司债、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等新型融资模式。两年多来,陆续为综合客运枢纽、内环高架、T2航站楼等重点工程项目新增资金225.82亿元,其中直融产品注册规模达70亿元,融资平均综合成本率为5.81%,比2015年下降了2.17个百分点,累计节约财务成本5.61亿元,不仅有力发挥了资金保障作用,同时也极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南洋机场T2航站楼
盐城市交通控股集团在有效保障路桥港航、城市公交、民航机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和公益民生项目的资金需求之外,还积极参与全市“两重一实”、城建交通工程20余项:如期建成范公路停车场、市公交首末站等场站6个;改造出新西环路、青年路、解放路沿线和盐都区公交站台136个,新建大市区站杆牌项目123个;建成市域旅游集散中心、出租车服务中心和高架养护中心;承建的航空大厦项目创成省文明工地;积极参与范公堤高铁枢纽组团总体规划;全力开展“三治三化”行动,投入570多万元实施内环高架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累计实施5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千余户,相继完成宝才、舟游沟、腾飞路等八宗地块土地一级整理工作,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
3转型发力
开启多元融合发展
在深化国企改革和平台转型大背景之下,市交通控股集团紧紧围绕“打造什么样的企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这三个问题,科学把握改革初衷,客观认识集团成立初期法人治理不健全、产业结构不合理、经营发展粗放式等问题,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围绕“发挥重组效应、聚力改革转型”总任务要求,积极发扬“埋头苦干不张扬,韬光养晦不自满,摸着石头谋发展,负重奋进争跨越”的开拓者精神,聚焦由融资性平台向实体型企业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团化、集约化、产业化转变,由单一性交通业务向多元化产业发展转变的“三个转变”目标要求,从完善造血机制、增强实体能力、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系统谋划集团“三步走”战略和“十三五”发展规划,不断加快实体转型步伐,努力发挥好交通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蓄水池”和“输血管”作用。
△阜宁船闸鸟瞰图
自重组整合以来,市交通控股集团按照“主业突出、多元并举、新兴共融”的产业发展理念,遵循“功能相近、业务关联”和公益性单位与经营性单位相分离的原则,不断加大内部改革改制力度,相继组建“交通投资、交通建设、交通运输、交通服务”等实体板块,初步形成了以“全市重大交通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为主业,交通关联产业、多元业态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汽车后市场服务、地产开发建设、城乡物流配送、轨道交通装备、紫阳冷链物流园等一批重点项目拉开了实体化运作序幕,“一主多元、多元反哺、主辅并重”的产业协调发展布局初步显现。
截至2018年9月底,集团总资产达300亿元,年主营收入突破10亿元,年利税超5000万元,分别较2015年底增长1.69倍、28倍、9倍。
4以民为本
服务群众便捷出行
行于此,不止于此。
在追寻梦想的路上,市交通控股集团始终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惟人惟德、致和致远”的宽广胸襟,勇挑国企责任担当,积极履行交通行业服务职能,为广大市民提供安全优质便捷服务,不断将发展足迹向价值更深处延伸。
——在全省率先开建国省干道服务区,全面推行标准化服务,全市境内国省干道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盐路驿站”服务品牌已成为优质文明服务的亮丽窗口和名片。目前,已建成G204便仓、G228大丰、响水和S331盐东服务区,G228黄尖和滨海服务区正在推进之中。
——按照国家一类游客集散中心标准,建成集票务中心、信息咨询、酒店预定、旅游集散换乘、旅游商品超市等功能于一体的市交通旅游服务中心项目。在此基础上,着力推动“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有机将全市各大旅游景点景区与国省干道服务区串联起来,推动服务区向交通、生态、旅游、消费等复合功能型服务区转型升级。
△市域交通旅游服务中心鸟瞰图
——投资建设大市区城东、城西以及阜宁三座水上服务区,不仅为过往船舶和船民提供加油加气、维修保养、供水供电、生活补给等便民服务,也为进一步改善水环境、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加快河海联运提供了有力支撑。
——积极承担市直机关公务用车平台管理工作,运行两年多来安全行车1500万公里无事故,已成为全省车改典范,先后接待省内外各级车改办学习交流36次。
——黄海通市民卡公司累计发行各类公交卡片34.9万张,其中互通卡6.8万、本地记名卡1.3万、幸福卡(老人卡)3.9万、寿星卡6万、学生卡0.9万、双拥卡16万张,累计刷卡总量达4263.5万次。
——积极投入精准扶贫工作,按照“建设大交通、构建大旅游、实现大发展”的思路,突出渠北片区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交通基础设施功能提升、交通服务业发展尤其是旅游产业开发等重点项目,先后参与了阜宁桃花源生态景区、阜宁船闸和水上服务区等项目的投资与建设。
5愿景可期
纵横四海筑梦远航
一路向前的探索,扎实稳健的改革,敢为人先的转型,让盐城市交通控股集团在国有企业改革浪潮中逐步成为精品工程的铸造者,产业要素的聚集者,智慧交通的打造者。
据市交通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正雄介绍,通过企业起步期的挖潜与做大,理顺与分类,规范与激励,集团定位已日趋明晰,目前正围绕“一主两翼”功能新格局目标全方位推进实施:“一主”即履行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职能,将通过创新市场化、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建立投融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投融资能力和担当能力;“两翼”即全力实施交通公益类项目的投资建设、管理运营,以及积极谋求企业实体化发展,一方面,认真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交通资源共享,让广大群众在交通出行上有更多获得感;另一方面,抢抓交通大建设的历史机遇,精准出击、提前布局,有效对交通运输业、服务业、制造业等进行产业投资和资本运作,努力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中将交通控股打造成为全市交通
运输行业的龙头企业和投资创业的新型产业集团。
△盐城市出租车服务中心
厚德载道风帆正举,阔步未来聚合致远。迎着新的曙光,市交通控股集团正按照市委、市政府深化国企改革总部署,瞄准“两海两绿”发展路径,不断完善自我造血功能,做大做优做强实体型企业,全力打造规模化经营、多元化发展、信息化管理、内涵化提升的创新型、标杆型交通产业集团,为构建高质量现代化交通体系、建设新时代“强富美高”新盐城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