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目标任务综合考核总结表彰大会,会上,市国资委荣获2018年度市级机关部门(单位)综合考核优秀单位,这是继2017年后连续第二年获此殊荣,主任、党委书记张乃文作为获奖部门代表登台领奖。2018年,市国资委交出如下工作成绩单:
一、国资国企布局调整改革全面推开。积极研究谋划并加快推进市属企业重组整合工作,先后组建了燕舞航空产业集团、海兴集团,盐城招商场、联孚石化公司划入了市国投集团。市城投集团、交投集团、银宝集团改革重组,悦达集团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和新光集团依托产投集团转型发展等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之中,定位清晰、分工合理、功能明确、主业突出的市属企业发展布局基本形成。
二、市属企业经营业绩持续向好。部署开展“提质增效攻坚年”活动,逐户过堂经营目标签定责任状,修订完善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大幅度提高效益指标权重,出台企业年金实施办法。2018年,市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02亿元,同比增长37.1%;实现归母净利润0.9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亏增盈3.83亿元,上缴税金总额19亿元。加大低效无效资产(投资)清理,全年压减亏损企业24户,超额完成年初目标任务。
三、肉联厂破产清算实现重大突破。该厂破产改制自2003年启动,一直难以推进。2018年9月底,在充分调研访遍该厂全部职工家庭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破产清算工作方案,组织工作组驻厂办公,经过一个多月的突击攻坚,职工代表100%支持改革方案,职代会一次成功,职工解除协议、安置率98%以上,创造了我市同类国企破产速度最快、职工最稳的优秀纪录。
四、动真碰硬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组织专门人员,对市属企业近三年381个经营性投资项目逐项检查,对检查发现问题,逐户下发整改通知。组织草拟了国有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投资负面清单,初步划定企业主业主责,为提升国有企业投资监管效率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国资信息化监管系统上线运行。建立国资监管信息化平台。将13家市属企业纳入信息平台监管,建成集中统一的国资国企监管数据中心,实时监控市属企业财务运行动态。该系统上线以来,共推送疑点(问题)296项,通过核查,实现疑点消除183项、问题销号18项,继续跟踪调查95项,助推国资监管驶上信息化快车道。
六、委派外部董事全覆盖。面向全国公开选聘外部董事,一大批知名企业家、高校学者纳入我市外部董事人才库。向市属企业委派了外部董事,实现市属企业外部董事委派全覆盖,既增强了监管力量,又提升国企领导决策层次。
七、改制信访难题逐一化解。牵头调研改制企业50-60年代精简下放人员等群体生活费落实问题,积极推进落实,从根本上解决了此类难题。对建兴建工历史遗留问题逐一梳理答复。千方百计谋划对策,设法帮助新悦建材公司部分职工顺利办理退休手续,困扰各级多年的信访积案得到有效化解,有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八、清收剥离资产近5亿元。组织人员对过去改制国有企业的剥离资产逐户梳理,建立台账,落实专门人员,加大清收力度。稳妥做好原轻纺办等“五办”经营性资产集中管理工作,搁置近6年的老大难问题终于得到解决。主动支持市区棚户区改造,先后处置了改制企业公有住房441户,截止2018年底,市国发公司资产规模已近5亿元。
九、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剥离移交按期完成。成立市专项工作小组,出台移交标准及流程,召开专题布置会,组织开展专项督查。经过一年攻坚,全市供电、供水、供气、物业分离移交和正式签约率均达100%。其中,供电4.3万户,供水3.3万户,供气3674户,物业6214户,剥离医疗机构13所,教育机构3所,社区管理职能10个,在盐的中央、省、市、县属国有企业均已完成了剥离移交任务。
十、“强基提质”工程扎实推进。完成悦达集团等8户市属企业党组织关系结转工作,进一步理顺党建工作关系。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属国企党建工作的具体实施意见》《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试行)》,建立党建指导员制度,在市属企业中全面推行主体责任全程记实制度。组织开展了“筑牢国资防线、争创一流国企”“国企党建进社区”“学习胡友林创业精神”等专题活动。国企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4个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案例获省国资委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