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国企风采

“红” “蓝” “绿”里看银宝

发布日期:2021-10-19 08:38 [ ]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银宝坚决扛起为盐城农业强体的重担,用“红、蓝、绿”三色绘就了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

 红色:“盐场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这里曾经是广袤盐滩,老盐场人曾在这里开沟挖渠、辛勤耕耘,这里也曾是新四军浴血奋战、建立功勋的主阵地,盐蒿满地、芦苇一片的盐碱地上镌刻着鲜明的红色印记。

 1941年,为解决军需民食,新滩盐场成立;1944年,张爱萍将军指挥新四军收复陈家港,夺回被日军占领的灌东盐场;1944年5月,淮北盐场第一个党支部在新滩裕华所诞生。
70多年后,“盐场精神”依然在这片土地熠熠生辉。银宝在发展,红色文化也在传承和发扬。

 在银宝21.8万亩土地上,农业现代化奋进号角全面吹响,1个省级、19个市级重大项目同步推进,来自各条战线的银宝人用“激情澎湃、勇立潮头”的干劲,让“盐场精神”在新时期有了新的诠释。

 从深耕农业产业到重塑海盐文化,从农业三产融合发展到聚集资源、产业、市场优势,以“为盐城农业代言”为光荣使命的银宝,坚持党建引领,锚定高质量发展,将描绘更美丽的新时期画卷。

 蓝色:“一张蓝图”推进项目建设

 银宝之蓝,在于一张蓝图绘到底。银宝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牛鼻子”。成立重大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统筹协调项目建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在项目建设同时,运用“六个一”“五包”机制,实现投资运营各环节无缝衔接,确保项目竣工即运营、投产即达效。

 今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国企三年改革关键一年,在银宝,“新形象、新产业、新机制”的发展目标逐渐清晰。

 50万亩现代连锁农场项目、与新疆察布查尔县合作的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800亩芦笋产业基地、65万头现代化规模猪场项目、光明银宝乳业技改提升项目、菊花加工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正稳步推进。银宝聚焦农业主业,实现稳产强链。

 在传统项目稳步推进的同时,银宝也在积极拓展新项目,加快产业升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局良好,硕集3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已竣工并组织试生产,6.23万吨粮食仓储项目完工投产,“盐之有味”供应链项目已完成120家优质农产品企业和300个农产品种类的整合,5000亩无人种植智慧农场项目通过物联大数据实现农作物智能化生产。

 同时,银宝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选拔、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敢闯敢试的活力,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绿色:擦亮绿色发展的生态底色

 绿色,也是银宝画卷的底色。在顺泰农场,“盐田稻”米让昔日“波涛变成雪”的百里盐田嬗变为独具特色的“沿海粮仓”,让更多人品味盐滩新的芬芳。在达阳健康养殖示范小区,良好生态环境引来无数水鸟嬉戏觅食,“碧水蓝天、岸绿花香”的景致成为常态。“盐田稻”种植地位于丹顶鹤保护区缓冲区,加之海洋滩涂与里下河水乡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水域资源,赋予了“盐田稻”特殊的神韵,无形为这块“沧海桑田”贴上了绿色标签。顺泰农场严格按照有机种植标准,利用猪田匹配、种养循环的模式,使猪粪水沼液灌溉的田块有机含量明显增加,不仅种养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而且生态效益也不断改善。

 银宝依托世界自然遗产,擦亮“生态”名片,将生态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水产研究院公司项目依托银宝养殖软硬件设施,完成了2000亩池塘生态化尾水治理改造;“水产养殖模式创新与高效生态养殖”项目列入全市渔业高质量发展课题;与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野生稻种植项目,在珍禽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内试种60亩野生稻;成立盐城市林业交易资源开发公司,以生态优先,打造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综合性平台。

 未来,银宝聚焦主业,全面掀起冲刺全年目标新高潮,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征程中勇争一流。

                                                      (银宝集团)

来源: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